我给幼儿园的儿子做教育规划

时间:06-24 编辑:佚名 手机版

【23xiu.com - 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黄铭峰,通识教育战略研究院院长,通识智库研究员。战略史学与应用心理学专业背景,通识教育机构创办人,校长。资深教育规划师、生涯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钱学森教育“世纪之问”的研究与探索,中外教育智库运营模式、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青少年生涯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职业规划等。

教育规划,顾名思义是指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

这个规划过程包括对孩子的个性特征测评、了解孩子的个人发展意愿、评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孩子当下的学业现状、预测孩子未来的发展潜力,以此为基础探索出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目标、学习方案及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教育规划最早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的时候开始出现的一种精英教育发展咨询模式。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减少,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巨大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口的数量优势。

为了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全球竞争,西方发达国家只能关注到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如何更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核心。

教育规划理念的倡导,为这些青少年将来能顺利进入职场,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创造财富,从而实现通过年轻人口的质量优势,抵消和超越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口数量优势起到了很关键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在现今的中国,职业规划的概念已经得到普及,很多大学里就有职业规划指导中心,成人的职业规划意识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同。

如果说职业规划是一个人从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直到退休之前最后一份职业的整体规划过程,那么教育规划就是职业规划的前奏或前传。

理论上来说,教育规划是从孩子三岁之后有了自主选择意识开始,直到大学毕业之前这段漫长人生过程的一种整体设计规划的过程。

按照因果关系,一个人的职业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取决于教育规划的整体设计水平和发展思路。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育规划,那么职业发展也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制约,造成时间精力的大量浪费。

如果说,职业规划是从2000年左右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到中国,那么教育规划正式进入大众视野的时间应该在2010年之后。

笔者是中国第一批职业规划师,历经了十多年的专业咨询和培训过程,深感社会上很多成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如此困苦迷茫,是与小时候的教育过程缺乏整体规划息息相关。

有些涉及到职业发展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取向、意志品质、认知模式、思维方式等软实力,其实早在孩童时期已经定型内化,并影响到成人之后的各种职业与人生选择。

笔者在专业上追求不断超越,不断去探究对于问题本质的认识。

既然成人时期的问题是由于年少时期的成长中,一些未完成的教育任务影响到了成年后的各种职业与人生选择,那么,我们只能追本溯源,回到问题的源头,也就是教育本身,在孩子发展的萌芽期进行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有计划性的教育培养,就能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顺利发展是否能达到天性的高度至关重要。

所以,正因为有这方面的早期教育意识,笔者从中国第一批职业规划师,顺利转型到中国第一批的教育规划师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笔者第一个教育规划的案例,自然是从自己的儿子身上开始实践。

教育规划的第一步,首先是做好职业启蒙工作。

这是因为不能把某一项的具体的教育内容,比如英语、数学、科技、文化、语文等等当成教育规划的目标,这些学习内容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真正的目标一定是和孩子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哪些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等人生重大关切问题所高度挂钩的。

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重大人生关切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应该从孩子的幼儿园时期就要开始绸缪规划,要为今后进入教育环节打好基础,奠定一些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自我认同。

出于这个目的,笔者在与儿子相处的时候,经常会跟他探讨一些比较宽泛的话题,从任何一个儿子感兴趣的事物中,慢慢引导到以上这些重大人生关切问题的试探性讨论。

至于为什么刚开始的教育规划启蒙是从一些表面看似毫无关联性、比较开放性的话题开始讨论,是因为任何教育规划的过程一定是要从最大的可能性中,探索到几条孩子最为合适并精准的发展目标上,前期的信息采集量越大,则后面的结果可能性越趋向于接近实际。

从这个原理上来说,教育规划的思路和大数据是一样的,在看似杂乱纷繁的信息中,可以通过筛选、比较、分析、验证等方式,让一些发展信息自动地呈现。

慢慢地,这条发展的轨迹会从模糊到清晰,通过不断地强化映入到孩子的内心和头脑,直到形成一种自发的潜意识推动模式。

教育规划前期的启蒙工作,都是为接下来的教育目标做好基础准备。而教育目标的确认与实施水平,也和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水平高度关联。

笔者给儿子开始做教育规划是从幼儿园中班开始的,刚开始采取的策略是:尽可能多带入情境,不做预设判断,等待信息呈现。

具体的方式是:

1、周末带儿子参观上海的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公园、展览会、大学校园等。

只是带他到处看看,有问题他自然会好奇地问,然后跟他讲解,直到问题层出不穷。

对所提问题不设限,如果无法回答一起上网查资料学习。所有的问题问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会涉及到一些对于世界和人生的价值观探讨,有些问题本身就是哲学问题,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教育规划需要思考的几个重大人生关切问题,需要及时捕捉到孩子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欲望,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共同探讨。

一般而言,对所提的问题不受限,回答的难度会比较高,需要较为广泛的社科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在这方面,之前的职业规划的专业经历和长期的思考准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理论上,职业规划要做到比较高的层次,必然涉及到对全部行业领域的关注和研究,而且不同行业领域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

简单地说,职业规划研究的是一个人和一堆行业领域的关联匹配程度,以此为基点再深入到一个人和一群人如何具备高度的关联性,最后直接触及一个人如何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通过不断明确自我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确定的人生发展道路。

相比较而言,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规划与成年时期的职业规划相比,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可塑性,个人的发展空间也更宽广。

青少年对于自我的认识要显得更为模糊,他们的视野也只能局限在当下而无法伸展到未来。

所以,教育规划的意义在于提前开始对自我的探索,及早自我规划,在人生的早期就开始对世界和自我存在着何种内在的联系进行反思和探索实践的过程。

这种自我的反思和探索实践,是从一些思维发散性和开放自由的状态下逐步深入的。

比如笔者和儿子的日常话题从基本的人际关系、语言培养、生活常识、中西方文化知识等,逐步会向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社会等领域上转化。

比如儿子会问“为什么美国要欺负别的国家?”、“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钱会怎么样?”、“怎么样才能造一辆会飞的火车?”、“如何战胜阿尔法狗?”、“人和机器人会打仗吗?”、“为什么人是猴子变的?”等等问题,如果不做好系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应对类似的反复提问。

如果每次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自然会激发更多地探索欲望。

2、对知识的兴趣除了户外实地参观学习之外,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间接学习启蒙。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平时晚上的亲子阅读时间是必要并且是极其重要的。

其好处在于增进父子感情、拓展思维、快速认字,通过声、形、味、色彩、触觉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早期发育。

当然,亲子阅读极为重要的是要注意一点:指读。

指读是指用手指点着字行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孩子感兴趣的地方要反复读,要扩展性地描述书本以外的知识。

前两方面的教育准备以开拓儿子的视野、激发兴趣点、养成问题意识为主要的侧重点。

3、平时有意识地让儿子玩各种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武术、搭积木、自行车、滑轮、玩火车、游戏等。通过这些儿子平时玩耍的过程去细心发现儿子的天分与不足,为后续的早期启蒙教育做好分析评估的准备。

4、通过前期的观察,有意识地选择儿子最有兴趣学的事物。比如珠心算、机器人、围棋、象棋、奥数、游泳等。前期开很大的教育观察口,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教育收口更精准,有非常明确努力的学习目标,从而养成自觉主动地学习态度。

当孩子对知识产生了无法遏制的探索欲望,知道了“为什么学”和“如何学”的逻辑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开发出内在的潜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克服一切学习障碍不停地接近内心想要的目标。

5、在儿子幼儿园毕业的时候,通过将近两年的观察分析,并保持了随时得沟通交流,最终得出一些显而易见的发展方向评估结果:

个性的优点:逻辑思维出色、对数学感兴趣,学习理解能力强、遵守规则秩序、喜欢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善于察言观色、语言表达思路清晰、能摸清别人的内心意图、好强有荣誉感、体能出色。

个性的不足:动手能力不足、性格偏内向、自信心不足、不拘小节、缺乏艺术想象力、灵活变通性欠缺、注意力不集中、情感不够细腻、容易骄傲自满、对自我要求不高、有惰性。

得出的初步结果:典型的理工科思维模式,比较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是科研+管理主导模式,所有的教育学习科目是以理工科方向为主。对于性格中的不足,可以通过平时的兴趣爱好培养和价值观教育来弥补。

在得出初步的教育规划路径方案后,我们已经共同明确了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学习方式和策略手段:

1、大力发展理工科的能力,今后的学习主要以提升逻辑思维水平的理科学习内容。

由此而设定相应的学习科目为:奥数、围棋、基础物理、珠心算、机器人编程、3D打印建模等。增加了科技场馆的参观次数,也参加了一些科技类的展览会以拓展视野。

2、将今后的大学及专业选择定位在国内最好的理工科大学中的理科专业。

具体的理科专业还需要在正式的心理测评和教育规划咨询完成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几个比较可能的就读专业。

这部分的工作是计划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了更好的自主选择意志之后再精确定位。

3、既然先期已经大致确定了中国几所最好的理工科大学的理科专业,那么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最起码在学位上要达到硕士以上的学历水平。

如果将来要再具体到从事特定的理工科研究工作,那么攻读国外的理科博士学位是有必要的。

如果是按照这个逻辑往下推理,首先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语言会话能力,英语能力的培养就必须从小学时期开始。

如果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欧盟的德国是比较理想的留学国家,那么学习第二外语就显得比较重要。

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开始得到重视的中国,如果一个小学毕业生能掌握比较流利的英语和德语会话,对于儿子能否进入上海最好的几所中学就比较关键。

所以,具体细化到外语学习的要求,那就是英语必须在小学毕业前能达到流利会话的水平,计划学习科普英语并取得相关的证书,德语要争取达到德语国家A2的水平。

这些已经或准备学习的内容都是儿子今后教育中需要具备的一些硬实力条件,是一个可以具体量化的学习标准。目前,已经在着手这方面的学习准备工作。

4、针对儿子个性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笔者主要考虑从品德价值观教育和体能训练两方面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这些心理素质是儿子今后人生发展中需要慢慢具备的软实力条件,而且是人生最终可以达到何种高度的隐性必要条件。

品德价值观教育涵盖了很多方面,比如中西方的文化、价值取向、人文素养、心理健康、艺术鉴赏品位、生命的情感等更加全面的“人格教育”,是指引孩子今后生涯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是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全面素质教育,是孩子教育最终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核心“密钥”。

这种人文教育具有最难实施、最不受重视、见效最慢,但又最有必要,孩子最感兴趣、一旦见效持久性更强的特点。

而之所以要为儿子制定详细的体能训练方案,一方面是让儿子从小就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以应对繁重的学习和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儿子的男子汉勇气、抗压抗挫能力、团队精神、自信心等意志品质。

总体而言,笔者实际上是在用西方的精英教育理念来给儿子做完整的教育规划,然后用他成功的案例激励更多有潜质的孩子。

这样的教育规划实时更新、实时微调、实时确认、实时评估,是一个可以持续几十年的跟踪案例。

目前来看,从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三年级下半学期,历时五年,基本上整个发展过程是按照事先设定的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其中由于家庭原因有过暂时的中断和走弯路,但只要大方向不变,整体的偏离规划的现象并未出现。

所以,笔者最后想说的是:教育规划可以让孩子早一些预见到未来的人生愿景并自愿付出持久的努力。

与其让孩子“不知道为何学”,还不如让他们内心真正树立起“我想学,我要学,我就要学”的信念。

当这种学习信念不断得到强化,那么学习真的是一件非常愉悦而非痛苦的人生旅程。

 

【猜你喜欢】

1、小小银球飞起来_700字

2、大灰_650字

3、给——战争中的伙伴们_800字

4、一步、一步、又一步_650字

5、长大_750字

6、去成都欢乐谷_750字

7、第一次坐飞机_750字

8、谢谢有你在_700字

9、小行为,大道德——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感_800字

10、一滴小水滴的价值_800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