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写作文技巧: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时间:11-25 编辑:佚名 手机版

【23xiu.com - 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诗歌是抒情的,“诗忌说理”。可是,许多优秀诗歌不但情切而且理真,给人熏陶享受也给人思考启迪。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情景交融中蕴含了站高望远的哲理,亘古不变。像这种说理的诗很多,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题旨,完全可以写成议论文,只是或许需要洋洋洒洒数千言。另外还有李商隐和王安石的《贾生》二诗,是对汉代的贾谊见解不同的评述;罗隐的《西施》和崔道融的《西施滩》则是为背了千百年“倾吴国”黑锅的西施鸣冤叫屈的,同是非常典型的说理诗。

  “诗忌说理”,但诗又可以说理,其实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任何文体的写作方法都不是单纯的。记叙中可以议论,议论中可以抒情。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议论文的形象性语言和情景式构思,我们也完全可以要求和指导学生在议论文体的写作中运用一些抒情技巧,融入自己爱憎情感,增添一份思辨色彩。 因此,抒情性的议论文从理论上是可行的,那么,它有无现实意义呢?首先,从议论文的终极目的来看是有的。议论文是一种靠“讲道理”和“摆事实”来说服别人的文体,也是为解决各种问题而寻求相应对策的一种文体,它固然需要精辟的论点,详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来达到目的,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板着面孔说理,不但会削弱文章的力量,而且也不容易使别人“心悦诚服”。相反,饱含深情的议论则会依靠情感的力量去征服别人,这种征服是彻底的征服,永久的征服。这就好比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交谈,板着面孔地“讲道理摆事实”,最理想的效果可能就是期盼学生明白和接受后能点点头,但师生之间如果是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我们会看到学生在点头之际满眼泪花。其次,从备考的角度来讲也是有的。2002年高考语文大纲曾明确要求“感情真挚”,把是否具有真情实感作为文章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无疑也是对每一位考生和每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考试作文我们可以看成是考生和阅卷老师交流的桥梁和零距离的接触,自然,情感是最好的纽带,是征服阅卷老师最好的武器,也许不能直接得分,但对获得印象分却功不可没。毋庸置疑,抒情是诗歌和散文的拿手好戏,但是,对大部分同学来说,特别是对普通中学里的大部分同学来说,能写出较高品位的散文、诗歌和小说来的毕竟是极少数,并且对于这极少数同学来讲也是很不容易的。相对来说,议论文体有比较固定的模式,比较容易入格,因而也比较容易获得基准分甚至较高分数。在议论的基础上学会情感的抒发,学生就能“悟一沙一石之幽思,阐一言一行之玄奥”,“折射出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人生真义的感悟”,“表现出难得的意趣、情趣、理趣”。请看下列图表:

  广东省2003年高考作文得分情况分析表

  文体

  类别 议论文 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 故事小说 应用文

  比例 28% 37% 27% 6% 2%

  均分 38.6 43.5 43.1 44.5 36.5

  (此表数据由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江苏高考阅卷负责人高朝俊提供)从广东省2003年高考语文得分情况分析表可以看出,写单纯议论文的同学比较少,而写抒情性议论文(图中称为议论性散文)的同学最多,平均分也是很高的(仅次于故事小说)。另外,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来看也是有的。对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来讲,正处于青春萌动时期,多愁善感,诗一样的情感诗一样的年华需要诗一样的言语来描绘,“诗的韵味与理的旨趣交相辉映,俊逸的情思与斐然的文采妙合无垠”,使文章“灵气摇荡,魅力四射”。所以,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写议论文的抒情方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那么,怎样在议论文中进行情感的抒发呢?

  一、欲就名篇美文名。很多同学作文时,并不讲究标题的新颖别致,岂料,标题就如一个人的名字,当你听到诸如“张二狗”、“李麻子”、“王大刁”等庸俗的人名时,你肯定会以为这人要么是猥琐鼠样之辈,或者满脸横肉、偷鸡摸狗之徒,打死你恐怕也不想结识他,相反,诸如“张翠”、“李姬”、“王妃”等芳名,定会给人一种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幻想。所以,人需要一个动听的名字,作文也需要一个好看的标题。人们也常常用“久闻大名”、“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之类的词语来表达对对方的仰慕和赞颂,说的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感受。常言说,文如其人,可以说先构拟一个别致新颖富有个性的作文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如今年高考的满分作文,单从题目来看就独具匠心,并且能感受到小作者们内心深处荡漾的情潮,令人难以忘却。如《拭去眼前的浮尘》、《放下感情的叶片》、《信任陌生人》等题目理性中流淌着情感的溪流;《与你同行》、《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我心依旧》等标题深深情意里文采飞扬。比起一般考生如出一辙的《谈……》或《论……》等形式的标题及“话题”式题目来,真是让人情为之动,心为之倒。思拟一个饱含情愫的题目,首先要透彻把握作文的要求,充分挖掘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善于想象和联想,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或比喻或引用或拟人或仿句;要善于根据“话题”来寻求生动的喻体,并且要尽可能地选取寄寓了情思的意象,如蓝天白云、朝霞夕晖、小桥流水、绿叶鲜果、雨街深巷……这些都能够引起人们美好的回忆,激起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二、援文引诗华文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之人,无需金银首饰的点缀和香水脂粉的化妆,但其气质、内涵和修养之高雅和淳厚是超凡脱俗,无与伦比的。同样,一篇文章如果能行云流水般地引典援诗,也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平添一份古色之美和意韵之美,议论文也不例外,因为传唱千年的诗词经典是古人情思的结晶,更是经历了历史风花雪月的奇葩,引用之,咏诵之,则是穿越时空的接触和对话,是今人与古人爱跟爱的交流,情和情的融汇,心与心的碰撞。在每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中,许多考生都不失时机地引典援诗,,以此来提升作文的档次和品位,进而也获得了理想的成绩。如2003年满分作文直接引用的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勿为情所障目》)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选择追求,选择无悔人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轻重之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选择古典,让心宁静》)。当然,最妙的还是间接引用,不留任何痕迹的引用,或引用诗句的某部分,或把诗句有机地融为自己作文语言的一部分,这样,诗已不是诗,而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自己的作文语言也成了诗化的语言,读来酣畅淋漓,美不胜收。如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

  “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 ”

  此句化用了《红楼梦》里的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

  此句先后间接引用了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论语》里颜渊对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赞叹。另外还有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和《列御寇》“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高考满分作文里这样的化用比比皆是,如 :“透过这副眼镜看路人疏客,败柳残絮,枯藤老树,流水落花,地衣红皱。”(《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这句妙语惊言同时引用了下列诗句:“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人愁。”(岑参诗)“别后经年两不闻,谁期今日凤临门。 愧无兼味延疏客,幸有清茶奉故人。 旧事重提频捧腹,心声尽吐每亲身。 夜来还作对床语,更鼓遥传窗色深。”(席慕容《相逢》)“人去远,纵凝眸,也难留。断鸿声里,败柳残烟,离影孤舟。”(《诉衷情•登楼》)“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后主【浪淘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后主〖浣溪沙〗)“红皱晒檐瓦,黄团挂门衡。”(孟郊和韩愈的《城南联句》)真是句句化用,出神入化。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仿句的修辞方法仿写出含情带意的佳句来:

  “欲识庐山真面目,尚须不在此山中。”(《漫谈感情与认知》)这句就是根据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仿写而成,读来别有韵味。

  我们还可以采用整句的方式,运用对偶或排比,不仅增强文章的层次美和韵律美,而且也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语句情感充沛,读来琅琅上口。如:

  “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用于把羽翼高振。”(《捕捉理性的灵光》)

  “理智与情感战争,从亘古到如今;情感与理智同行,由沧海至桑田。”(《与你同行》)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三、情叙事例展文采。议论文的写作少不了运用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摆事实就涉及到事实论据的选择,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事实论据的“准确性、典型性、集中性、真实性和时代性”,却常常忽略了事实论据的生动性和文学性,导致论据尤如枯枝败叶缺乏灵气,更似木乃伊僵尸一具。而我们同学在叙述事实论据时,也常常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入自己的爱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人动情,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引述。在饱含深情的引述中,展尽写作的文学才华,在别人接受你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也扑面而来。如下面的例子: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在这里实际上列举了自古以来为民疾苦而呼吁的人,广大劳动人民,历史上的改革家发明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鲁迅先生在例证时,常常是这样,饱含深情,爱憎分明。同样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又这样写到: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拿来主义》)鲁迅先生“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在此处,揶揄之情嘲讽之意入骨三分,读来令人警醒!

  许多考生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一浙江考生在《我心依旧》中是这样引述事例的:“俄国人对我说:‘河流和草地最美,他们是我的伙计。’印度人对我说:‘飞鸟和天空最美,他们是我的母亲。’日本人却说:‘草叶和冰雪最美,他们是我的恋人。’而中国人说:‘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明月清泉、野渡横舟最美,他们是我的归宿。’”这就是选材的生动性,由此也可窥见作者出色的文笔!

 

【猜你喜欢】

1、小小银球飞起来_700字

2、大灰_650字

3、给——战争中的伙伴们_800字

4、一步、一步、又一步_650字

5、长大_750字

6、去成都欢乐谷_750字

7、第一次坐飞机_750字

8、谢谢有你在_700字

9、小行为,大道德——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感_800字

10、一滴小水滴的价值_800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