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虎妈才送孩子去上奥数班么?

时间:11-25 编辑:佚名 手机版

【23xiu.com - 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学不学奥数,似乎成为评判家长的一大门槛,送孩子上奥数就是功利的家长,而送孩子上奥数就一定是理智的家长。但其实,上不上兴趣班,和开明和不开明没有任何关系,和孩子自己的喜好和选择有关。下文作者水纹路,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文中她通过讲述自己孩子的奥数经历,告诉家长送孩子去兴趣班的不一定是虎妈。在信息庞杂的时代,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从而可以在眼花缭乱的教育观念和流派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那条路。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奥数”成为一个醒目的标签,把父母们分成了两个阵营:

  • 送孩子上奥数的父母就一定是愚昧的、功利的、焦虑的;

  • 不送孩子上奥数而且鄙视奥数的父母就一定是睿智的、无功利的、放松的。

  我曾在朋友圈里看到有家长呐喊:你还在给孩子上奥数吗?你还在继续当教育法西斯吗?

  诸如此类,一颗赤子之心,振聋发聩,让我不能不为之惊悚——因为我家女儿就在上奥数,而我和孩子她爸,巴巴地升级为法西斯了。

  当“奥数”变成标签,并成为某些教育观念和流派的分野标志之一时,不管是选择“上”,还是“不上”,恐怕都难从更客观的现实出发,而会不由自主受到“标签化”的影响,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其实除了奥数,“兴趣班”三个字也有类似功能。

  有父母非常自豪地宣称:我的孩子从没报过任何兴趣班。有父母非常牛叉地扬言:我的孩子一周七天,每天都上兴趣班。

  两个阵营都认为对方愚蠢又落后,沉浸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每日狂欢。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代人还受某种历史文化的影响,特别喜欢标榜出一些符号化的东西来,并用这些符号来代替自己真实的感受,用站队和归类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有好几次,我在朋友圈里闲聊自己对教育闺女们的一些看法,就有留言说:你这么开明的父母,孩子一定没有上任何兴趣班的吧?

  我实事求是地回答:小悠现在周六上篮球,周四上国画课。曾经还上过跆拳道、游泳和拉丁舞课。

  上不上兴趣班,和开明和不开明没有任何关系,和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和她的选择关系更大。

  本来嘛,又不是我上,是她上啊。

  2

  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奇葩,自然也不缺真的在思考的父母。就在前几天,我收到一位读者的提问。

  她说,自家小孩在上奥数,不过不太喜欢,但也不十分抗拒,她的先生是绝对支持上奥数的,而她听了几次课下来,觉得每次都是各种题型的讲解,也没有怎么训练到思维,所以在犹豫要不要劝阻她的先生。因为他们的原意,是想让孩子得到思维训练的。

  我就跟她聊了一下我女儿小悠学奥数的过程。

  小悠大概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对奥数感兴趣,因为学校里的数学课,老师偶尔会出一道奥数题,请大家解题。后来,这些题不能满足小悠的解题热忱,她就要求我们给她买奥数题集来做。

  我对此不在行,就由孩子她爸出马,和小悠一起在亚马逊上翻,买了两本奥数题集。那段时间,老赵的工作还没有现在忙,和小悠一起在家做题讨论的时间比较多。

  于是我们和小悠商量,就先这么和爸爸一起学着吧。

  

  3

  三年级上学期时,又买了两个题集来做。因为和女儿一起,已经学习探讨了近一年的奥数,孩子她爸发现了一些问题,私下里和我探讨:

  一是小悠和他一起学奥数,一对一,在某些题上可以讲得很深入,而且讨论的时间更多,对小悠的思维和表达都有很大的好处。

  但是他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化训练,对奥数这个大体系和题型的类型并不十分了解,如果想要参加竞赛,那这种“家庭学习奥数”模式,是达不到竞赛标准的。

  其实不仅是奥数的学习,任何学习都一样,都会存在“系统化”的挑战。虽然最先进的观念认为,“系统化”是对原生知识的损害,但是目前主流价值观中,“系统化”是学习的更高阶段——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化”训练,对个体来说,知识就更容易成为碎片。

  当时我们俩觉得,还没有参赛的诉求啊,小悠喜欢解题,从中得到的快乐,仅仅是思维的乐趣,还没有自我证明的需求。所以就还是维持现状。

  但是小悠那里发生了一些变化,班里上奥数班的同学开始多起来,数学课上的奥数题,有些男生解得好,小悠回家就总是对我说:好羡慕啊,我也好想去专门的奥数班学习啊。开始有点嫌弃她爸这个奥数伙伴的意思。

  加上小悠老爸换了一家公司,越来越忙,每天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并且开始频繁出差。而我是不可能顶替他来完成“奥数伙伴”这个艰巨任务的,因为我一看到数字就晕得要命,连题目都读不进去。

  此时开始,我们就给小悠报了奥数班。因为还有二女儿要照顾,我就找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大机构的奥数班。后来才知道,不算顶级的那两家。

  4

  但是这个班小悠一直上得很愉快,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性,精力充沛,笑起来很美,对孩子也很耐心。每次一上就是三个小时,所以她的嗓子总是沙哑的。我每次去接小悠的时候,都会和她聊上几句,没有一次她的声音不哑。

  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定睛看一下黑板上的板书,只看一下,多看一眼都会觉得生无可恋——那些题我真的不会,也毫无兴趣。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算式,好多位数加好多位数加好多位数,简直了,我觉得用计算器都会算错,居然是口算!

  小悠却淡定地告诉我,这些题都是有方法的,知道方法就不难了。

  说到这里,我就对那位提问的妈妈说,其实奥数班和思维训练的关系并不大,因为是为奥数竞赛做准备,老师会让孩子们尽量练习更多的题型,讲解统一的方法,做尽量多的解题训练。

  小悠说,每次上课老师都讲得很快,不仅语速快,内容进展也快,题源源不断地做——我没有随堂听过课,我要是听一节肯定会暴躁。

  可见喜欢和不喜欢,有兴趣和没兴趣,差别好大。小悠都盼着上课的日子,而且假期集训一日不落。

  眼下“思维训练”不知道怎么又开始在家长们中间火起来,我理解的“思维”能力,最基本的就是整理、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和孩子讨论、分析、切磋。

  

  5

  父母送孩子上奥数班,有各种各样的诉求,有的是孩子自己喜欢;有的是父母认为奥数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有的父母是真的不太懂,以为奥数就是数学补习,可以提高数学考试成绩;有的是想通过竞赛拿奖,让升学更容易一些……

  这些诉求和选择里面,哪些是错,哪些是对,还真不是一个标签就可以完全概括的。有以上诉求的家长,我都见过,有些是读者,有些是亲密的朋友。

  当我们面对一个真实的人沟通时,接触到那些真实的焦虑、担忧、期待,甚至心事重重时,是很难用网上流行的那些语句来“一言以蔽之”,来下斩钉截铁的判断,是“虎妈”或者不是“虎妈”。

  6

  与其给送孩子上奥数班的父母贴标签和下判断,不如一起来探讨一些有价值的教育问题。

  我一向觉得,父母想要减少自己判断失误的几率,降低犯错误风险,想要在眼花缭乱的教育观念和流派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那条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不过,不是看几篇鸡汤文就是学习,也不是随随便便听谁胡诌几句教育大势就能练就一双慧眼的。

  我不喜欢那些以“我有个朋友的小孩在美国上小学……”开头的文章,其实很多所谓“先进的教育故事”,都是道听途说,真正的美国学校教育是啥样?需要亲自经历。

  真正的学习,不仅需要知识储备,还需要开阔眼界,提高修为。

  打个比方,一本《九阴真经》,为什么在王重阳手上就没事,到了梅超风之流那里,就成了祸害?

  为什么都一起听老师讲《正面管教》,有些父母就能教出乐观自律的小孩,有些家长用了相同的方法还是背道而驰?

  知识越是高级,越是需要有相匹配的素养、修为、人生观价值观来保驾护航,否则就是练了《九阴真经》,也就只是九阴白骨爪这个段数的武功,害人害己,苦不堪言。

 

【猜你喜欢】

1、小小银球飞起来_700字

2、大灰_650字

3、给——战争中的伙伴们_800字

4、一步、一步、又一步_650字

5、长大_750字

6、去成都欢乐谷_750字

7、第一次坐飞机_750字

8、谢谢有你在_700字

9、小行为,大道德——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感_800字

10、一滴小水滴的价值_800字

12

最热文章榜Hot Top